
产业链协同创新,破解行业痛点“2025上海人形机器人展”

2025年12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将迎来一场全球瞩目的科技盛会——上海人形机器人展。作为亚洲规模最大、产业链覆盖最全的机器人专业展会,本届展览预计吸引超过500家国内外顶尖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涵盖核心零部件、软件系统、整机研发、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为全球观众呈现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成果。
前沿技术集中亮相,人形机器人进入2.0时代
展会将首次设立“仿生运动控制专区”,展示包括谐波减速器、高扭矩密度电机、柔性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日本川崎重工将带来新一代液压驱动关节模组,其动态响应速度较上一代提升40%;而国内企业如绿的谐波则计划发布针对人形机器人优化的精密减速器,寿命周期突破2万小时。值得关注的是,波士顿动力Atlas系列最新机型或将在华首秀,其自主避障与复杂地形适应能力有望刷新行业标准。
在人工智能融合方面,特斯拉Optimus团队将展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云端-边缘端协同系统”,实现自然语言指令到动作执行的毫秒级响应。中国本土企业优必选则聚焦“具身智能”,推出可自主规划家务路径的Walker X,其视觉定位精度达到±2毫米。展区特设的“人机协作实验室”还将实时演示机器人配合人类完成装配、护理等精细化操作。
商业化落地成焦点,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据展会白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美元,中国占比达35%。本次展会特别规划了“应用场景生态馆”,覆盖医疗康复、教育服务、智能制造等八大领域。瑞士ABB将展出针对老年护理开发的双臂辅助机器人,集成生物电信号捕捉技术,可感知用户肌力变化;新松机器人则推出餐饮服务解决方案,单台设备每小时可完成200份定制餐品制作。
在工业场景中,埃斯顿自动化带来的焊接机器人搭载了3D视觉定位系统,焊接合格率提升至99.7%。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生态企业鹏行智能将发布首款面向C端的陪伴型机器人,支持情绪识别与个性化交互,预售价格下探至3万元区间,标志着消费级市场的重要突破。
产业链协同创新,破解行业痛点
展会同期举办的“人形机器人领袖峰会”将深入探讨行业瓶颈问题。在材料领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将分享轻量化碳纤维骨骼的批量化生产技术,使整机重量降低30%;算法层面,英伟达计划公布新一代机器人专用计算架构,训练效率提升5倍。供应链企业如宁德时代也会展示固态电池模组,解决续航焦虑问题。
针对成本过高这一制约因素,节卡机器人首创的“模块化关节”方案支持快速更换故障单元,维护成本降低60%。而华为昇腾芯片团队则将推出边缘计算盒子,使人形机器人本地算力需求下降50%,为大规模普及铺路。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中国智造崭露头角
随着《“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两大产业集聚区。本次展会上,上海临港集团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建设规划,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全程配套支持。红杉资本、高瓴投资等机构联合发起的专项基金也将在展会期间启动,首期规模达50亿元。
国际竞争格局方面,日本经产省官员将率团参展,探讨中日韩产业链合作;欧盟委员会则组织包括德国库卡在内的20家企业组成“欧洲展团”,重点展示人机安全交互标准体系。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快速迭代能力尤为突出——宇树科技Unitree B2机器人已实现每月一次OTA升级,功能扩展速度领先同行。
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行业盛会,不仅将展现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用的关键跃迁,更可能重塑未来十年智能制造与人类生活的交互方式。从精密零部件到系统集成,从工业场景到家庭服务,上海人形机器人展正成为推动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的核心舞台。
如果您有意愿成为展商或希望了解更多信息可关注“w w w.s y s b h.c n”也可直接致电1 8 5 1 5 5 5 6 7 6 2,我们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