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无人驾驶出海,角逐全球“排头兵”

访客 2025-05-22 10:00:13 3
中国无人驾驶出海,角逐全球“排头兵”摘要: 5月21日,百度发布Q1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截至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

5月21日,百度发布Q1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截至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的出行服务。

服务单量快速提升的背后,萝卜快跑出海步伐也在加快,目前已经进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在香港的测试区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出海消息频频,中国无人驾驶出海大爆发。

眼下,人工智能应用爆发,作为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典型应用,无人驾驶是全球竞争的焦点,包括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谷歌旗下Waymo、特斯拉在内的全球头部公司都在加速海外布局,中美无人驾驶竞争也在从本土延伸至海外市场。

当无人驾驶技术在软硬件的代际差距不断缩小,竞争会自然而然地由技术转移到实际提供服务一侧,这意味着将会考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实际提供服务是实现无人驾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规模越大越容易积累经验与实力,所以成本与收入、规模与效率的平衡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无人驾驶抢滩海外

今年,技术突破与成熟度提升使得关键零部件成本大降,全球各国政策相继放宽,这两个因素助推下无人驾驶落地从市场深度向广度延伸。

去年5月,萝卜快跑亮出第六代无人车的“发票”,价格仅20.46万元。

另一方面,政策法规持续完善,客观上加速了无人驾驶落地。中国对L4级别自动驾驶的扶持政策,正在形成“中央顶层设计+地方试点突破+产业生态协同”的立体化体系,包括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率先出台专项条例、将多个测试区进行扩展、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道路智能化改造等。

国外方面,欧盟拟推出全球首个无人驾驶伦理准则,美国超20个州通过无人驾驶法案。

政策频出极大地刺激了相关公司的规模化落地步伐,继萝卜快跑后,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也纷纷跟进,将触角伸向海外,一场角逐正在展开。

今年4月,Waymo宣布进入东京展开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收集东京交通数据为后续Robotaxi落地创造必要条件。由于日本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因素,Waymo主要通过与当地出行服务商合作的方式进入市场。特斯拉计划在6月于美国奥斯汀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首批将提供10-20辆Model Y,并逐步扩大规模,覆盖更多城市。

相较Waymo与特斯拉,萝卜快跑在国内多地提供服务、积累经验之后,其出海动作要大得多,且从布局情况看,有清晰的策略与步骤。

合规性是Robotaxi海外落地的前提条件。3月28日,萝卜快跑宣布与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迪拜市区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20多天后的4月18日,萝卜快跑与迪拜道路和交通局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迪拜开启大规模无人驾驶业务布局。

如果说布局迪拜是萝卜快跑为拓展海外市场的一次练兵,那么日前在香港的动作则是为日后开拓右舵左行市场,积累相关经验。

除上述地区外,5月13日,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百度正积极探索萝卜快跑业务扩展至瑞士与土耳其,加快其出海步伐。消息提到,百度已在筹划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作为其无人驾驶业务出海欧洲的前哨站。

在香港积累起右舵左行经验之后,进入瑞士市场还有更多标志性意义。该国在欧洲素来以交通规范、安全法规严苛而闻名,是全球公认的无人驾驶技术和安全试炼场。萝卜快跑能够成功落地,标志着其安全系统通过了全球最顶级标准的验证。

进入土耳其市场则有战略与战术两方面的考量。作为欧亚交通枢纽,土耳其具备成为开拓欧亚非市场跳板的战略价值,实现以其为中心的市场和技术辐射。而当地稠密的人口、复杂的路网体系或将成为萝卜快跑海外落地的重要试验场。

从国内“卷王”到全球“实战派”

萝卜快跑的全球化布局,是一种从“深度”到“广度”的转变,即在国内市场充分积淀起规模化能力、服务经验和安全保障基础后,再逐步向海外市场进行“输出”。

从当下的各项数据来看,萝卜快跑在国内的单量、技术、落地经验已经验证了海外规模化落地的可行性。

目前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十多个城市落地服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

这一方面是以第六代无人车价格为代表的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则是规模化效应以及服务效率的提升。

在香港市场这个“跳板”上,萝卜快跑也充分验证了其在右舵左行市场的快速适应能力。

从去年12月开始在香港进行道路测试以来,萝卜快跑仅用了5个月就实现扩区和载客试运行,如此快速的落地进程实际上是受益于此前在多个城市的落地积累。与此同时,萝卜快跑成为唯一一家在港获得实质性进展的无人驾驶企业,并获得了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香港运输署署长李颂恩等人的体验试乘以及点赞。

左图: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 右图:香港运输署署长李颂恩

今年3月,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也在高峰时段的北京开放道路上试乘了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并表示“非常好,这就是未来”。

从国内的深耕到海外市场的“大步快跑”,萝卜快跑的目的一方面是抢占市场,进一步拓展落地规模,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海外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增长空间。

对于发达国家,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需要无人车来进行补足;对于发展中国家,亦需要无人车来助力交通效率和安全的提升。

迪拜公共交通局首席执行官Ahmed Hashim Bahrozyan在与萝卜快跑签署谅解备忘录时表示,无人驾驶交通将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质量,为儿童和老年人等目前无法驾驶的人提供行动自由,还将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提高道路安全。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的一次“外溢”

相较于美国无人驾驶公司,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中国无人驾驶公司,在一场场“硬仗”中积累起诸多不可量化的实战能力,这正是其海外竞争的最大优势所在。

众多事实已经证明,从国内“血海”中一路卷出来的企业,往往也能够在国际市场大杀四方,Tik Tok、Temu、比亚迪等均是典型例证。

在远超海外的竞争强度之下,国内企业也面临更高的全方位要求,在技术能力、服务能力、执行效率、经验积累等层面上,相较海外企业更具竞争力。

具体到无人驾驶领域来看,一方面中国路况复杂、突发性状况极多;另一方面各有所长的玩家众多,竞争异常激烈。

换句话说,在国内市场胜出的萝卜快跑,在多个维度都积累起了扎实的基本功,在拓展全球市场规模、技术输出、用户体验上,很容易对海外对手实现“降维打击”。未来基金管理合伙人Gary Black认为,由于中国复杂的交通状况,萝卜快跑的行驶环境是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之一。

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复杂路况下,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此前也表示,因为中国道路数据丰富度、复杂度远比欧美、日本道路高,因此其积累下的“黄金数据”或许比特斯拉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强如特斯拉FSD,在美国市场已经经过海量数据积累和验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却一再延期的原因。

萝卜快跑之所以首先布局中国香港、瑞士等以安全法规严苛而闻名的“高标准”市场,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

眼下萝卜快跑在全球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更多来自于不同国家政策、商业环境、用户习惯上的差异,这也对其技术和运营的环境适应性、泛化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登陆中国香港、瑞士、土耳其、阿联酋等市场,一方面可看作萝卜快跑在建立前哨站,便于此后由点及面辐射至更广领域;更重要的点在于,这些市场同样是萝卜快跑的“试炼场”,通过在这样一些典型性市场的练兵,将进一步助力萝卜快跑提升在不同市场中的技术实战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这是萝卜快跑国内市场“深蹲起跳”模式,在海外市场的一次复用,在安全初心、技术能力、落地经验的“三位一体”化积累下,萝卜快跑正在验证无人驾驶行业的“摩尔定律”,其“跑向”全球的速度也将越来越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