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抠门的城市青年,带富小镇摄影“家”

访客 2025-08-04 14:09:25 6
抠门的城市青年,带富小镇摄影“家”摘要: 铂爵旅拍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那句洗脑式的广告语“想去哪拍,就去哪拍”,而是因客服失联、不退定金、...

铂爵旅拍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那句洗脑式的广告语“想去哪拍,就去哪拍”,而是因客服失联、不退定金、拖欠员工工资、门店陆续关停等一系列负面消息。

这一切,和它曾经的高光时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似乎这一切和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精致的出片需求,有点不一致。

而铂爵旅拍的落寞,只是整个婚庆行业大变局的开始。

危机,有危局也有机遇。

早前,媒体报道,随着“90后”“00后”成为结婚主力军,他们对婚礼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需求持续增长。

新人不再满足于传统婚礼模式,而是更倾向于选择定制化的特色服务,从婚礼主题、场地布置、婚纱设计到婚礼服务等,新人都希望能够打造独一无二的婚礼体验。

在视觉呈现上,随着社交平台、短视频的蓬勃发展,随手拍、即时上传更新成为新需求,婚礼各环节都要精致,“出片”对新人来说更加重要。

与此同时,上精致的妆容,穿上漂亮的婚纱,摆几个造型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市场上主题婚纱照拍摄风格不断丰富,比如仅一个汉服类,就可以细分出唐、宋、明等不同朝代的婚服形制及仪式。

但另一个风向也在出现,即抠门。

没有复杂的装饰和道具,整个舞台背景只有一个“囍”字,这种简约大气的婚礼现场布置在短视频平台受到不少好评,咨询价格的网友也不在少数。

不止如此,如今还兴起了无车队、无接亲、无伴郎伴娘的“三无”婚礼。

Z世代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婚礼?

据《2025年Z世代婚礼态度洞察报告》显示,71.68%的受访者支持保留彩礼/嫁妆形式,但主张金额可量力调整。

超四成年轻人倡导“三无”极简婚礼,即无天价彩礼、无接亲堵门、无煽情催泪,主张以去繁就简的方式抵制攀比。

其中,女性尤其倾向小规模婚礼,有30%的人认为婚礼婚宴不要超过50人,甚至5%的人认为10人足矣。

她们更希望与亲友共享温馨体验,而非追求排场。

一位受访者表示:“与其花几十万请不熟的人,不如把钱用在旅行结婚上。”

对此,南风窗·盐财经记者旷晓伊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

在这场婚庆衍生产业链整体聚变的大时代中,小镇摄影“家”成为了创业新势力。

这个“家”,不是指的多高的水平,而是以家庭为单位来做生意的夫妻档……

婚纱摄影行业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

不是因为没人结婚,而是技术门槛被击穿,需求从“刚需”变成了“选配”。

即使仍有人愿意拍照,他们也更注重性价比,更倾向于表达个性,而不是复制模板。

同时,当巨头的招式都被剧透后,消费者就可以自己DIY了。

拍摄本身变成了内容共创,客户可以参与构图、造型、选景过程,甚至将小红书爆款照片拿来“复刻”,摄影工作室则负责“协助还原”。

旅拍行业的真正危机来自“创作的降维打击”——所有套路、道具、构图早已在平台上被公开化,拍摄变成了“固定公式的平价复刻”。

而在“人人有滤镜、人人能修图”的时代,拍照这件事不再神秘、不再稀缺,唯有创意和服务体验本身,才是能留下来的价值。

但创意不是马上能想出来的,小红书上的姿势太多了,消费者可以不花钱就获得创意。

这让影楼们,变得更加尴尬。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小型摄影工作室成为主力军。

他们人数精简,通常只有3—4人;运营灵活,善于抓住社交平台流行趋势;风格鲜明,从胶片感、文艺风到“县城日杂”,均可拿捏。

同样的地点、服装和构图,但个人工作室可以把价格打下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反而身为行业龙头的铂爵旅拍,它坚持“流水线式”的拍摄风格,修图流程高度标准化,拆解成调色、液化、排版等工序,成片一眼就能识别出风格。

这种千部共一套的打法,就让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觉得有点“破费”了。

不得不说,工业化审美正在失灵。

由品牌主导、标准化模板控制构图与姿势的影楼模式,正在被取代。

显然,越来越灵活的小镇摄影师们,将成为下一波主流,顺便还能把导游的活干了,前提是要考个导游证,否则就是黑导游了。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