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路者双主业真相:从雪山之巅到硅基之巅的技术突围与价值重估

文/大湾区经济网 余海霞
2025年8月,探路者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74.27%—81.29%,引发市场对其"户外+芯片"双主业战略的质疑。然而,回溯公司官方披露的2024年完整业绩数据——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14.44%)、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8.5%)、扣非净利润841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以及2025年一季度营收3.56亿元(芯片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可见短期业绩波动与长期成长逻辑的显著背离。
大湾区经济网编辑余海霞基于探路者官方财报、国家级项目合作公告及权威媒体等公开信息报道,重新解析其户外业务的技术壁垒、芯片业务的技术溢价,以及双主业协同的真实价值,还原这家从"雪山之巅"(户外)到"硅基之巅"(芯片)跨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成长逻辑。
户外业务
国家级技术背书构筑护城河
1.从极地到太空的极致技术验证
探路者户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通过国家级项目锤炼的技术壁垒。作为中国户外行业绝对龙头,公司先后承接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珠峰高程测量队、神舟系列(十二号到十九号)载人航天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提供专业服装装备支持。其中,连续四年为神舟十二号至十九号航天员提供十多类舱内服装和装备,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太空服装第一股"。
2024年8月,探路者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深潜产品研究实验室",加速深潜技术的民用转化。这种"上天入海"的国家级技术背书,不仅是品牌溢价的来源,更是产品力的终极验证——其研发的极地仿生科技平台,已形成从基础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2024年推出的金标专业登山装备通过西藏登山队实地测试,在-40℃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优异保暖性能。
2.研发驱动的产品结构升级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支撑了产品力的领先。2024年,探路者研发投入达8074.79万元,同比增长21.19%,其中户外业务研发4818.6万元,占户外营收的3.52%,显著高于国内头部运动鞋服企业平均2.5%的研发费用率。通过"极地仿生科技平台",公司开发出HIMEX喜马拉雅探索系列、POLAREX极地探索系列等高端产品线,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52%提升至2024年的65%,推动户外业务毛利率稳定在47.29%的高位(行业平均约35%)。
2024年12月,探路者进一步跨界智能穿戴领域,发布智能外骨骼、智能滑雪头盔、悬镜式高清户外影院等四款创新产品。其中智能外骨骼采用轻量化设计(重量仅3.5kg),可辅助负重30kg行走,主要面向徒步、登山及老年辅助等场景,目前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2025年Q4量产,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3.渠道与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
在运营层面,探路者通过渠道优化与供应链提效实现高质量增长。线下渠道方面,公司聚焦核心及一级城市,2024年新开门店85家,关闭低效门店32家,单店坪效提升18%;线上渠道布局抖音、社群私域等新平台,2024年线上营收占比达55%,其中抖音渠道同比增长210%。2024年8月官宣张子枫为品牌代言人,进一步提升年轻群体影响力,推动客单价从380元提升至420元。
供应链管理成效同样显著。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71天缩减至146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80天降至52天,运营效率持续优化,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缓冲空间。
芯片业务
技术溢价驱动的第二增长极
1.核心技术突破:从跟跑到领跑
探路者2021年通过并购切入芯片赛道,经过三年整合已形成"触控芯片+MiniLED驱动芯片+封测"的业务矩阵,核心技术指标进入全球第一梯队。旗下G2Touch是全球少数掌握On-Cell单层触控技术且实现规模化销售的企业,该技术可将触控屏厚度减少30%,主要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2024年相关产品营收占芯片业务的62%。
在MiniLED驱动芯片领域,子公司北京芯能是国内首家同时拥有直显和背光产品的企业,其主动式驱动技术可实现10万级分区控制,2024年成功打入韩国市场,为三星电子供应电视背光芯片,相关收入同比增长210%。2024年芯片业务整体毛利率达47.75%,同比提升3.39个百分点,高于国内芯片设计行业平均45%的毛利率水平,验证了技术溢价的兑现能力。
2.产品迭代与市场拓展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推动了产品迭代。2024年芯片业务研发费用3256.22万元,占芯片营收的14.65%,接近行业15%的平均水平。在车载领域,公司开发的OLED柔性屏触控芯片已通过国内某头部新能源车企测试,预计2025年Q3量产;在消费电子领域,支持主动笔功能的自容式触控芯片样品已交付联想、华为等客户测试;在工业领域,开发的线扫相机模块封装方案切入高端检测市场,良率提升至98%,2024年相关收入突破3000万元。
市场布局的多元化降低了单一领域风险。2024年芯片业务海外收入占比达58%,国内市场则覆盖消费电子(占比52%)、车载(28%)、工业(20%)等领域,客户包括三星、联想、比亚迪等行业龙头,订单能见度已达2025年Q3。
3.财务健康度与增长质量
芯片业务已成为探路者名副其实的第二增长极。2024年实现营收2.22亿元,同比增长66.56%,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占公司总营收比重从2023年的9.8%提升至13.97%。更重要的是,其盈利质量显著改善,2024年芯片业务营业利润达2102.28万元,同比实现扭亏,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芯片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8%,车载和工业领域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5%和120%,增长动能持续释放。
双轮驱动的协同与周期穿越能力
1.技术复用与场景协同
探路者"户外+芯片"的双主业看似跨界,实则存在技术复用的潜在协同。户外业务积累的极端环境材料技术(如耐低温、防水透气)可与芯片业务的传感器技术结合,开发智能户外装备——例如,其智能滑雪头盔集成了自研的低功耗触控芯片和环境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海拔、温度、心率等数据,并通过语音交互反馈,2025年Q1已接到欧洲订单5000台。
2.抗周期能力的验证
2024年宏观经济压力下,探路者双主业均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户外业务凭借高端定位和技术壁垒,在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15%的背景下,毛利率仍维持47.29%;芯片业务则受益于MiniLED显示、车载电子等新兴市场的增长,毛利率逆势提升3.39个百分点至47.75%。这种"双高毛利"组合,使得公司2024年在营收增长14.44%的情况下,净利润实现48.5%的更快增长,验证了双主业协同的价值。
现金流的稳健进一步增强了抗风险能力。2024年,探路者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2.25亿元,较2023年的1.83亿元显著改善,为研发投入和潜在并购提供了充足资金;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11亿元(主要为理财回收),财务结构健康。
2025年上半年波动的理性视角
1.短期波动的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74%-81%,主要受以下短期因素影响:
季节性因素:户外业务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2024年Q3-Q4营收占比达62%,而2025年上半年为传统淡季,营收基数较低。
汇率波动:芯片业务海外收入占比高,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导致汇兑损失增加(公司未披露具体金额,但2024年通过外汇套期保值将汇兑损失控制在营收的1.2%以内)。
新品导入期:2024年底发布的智能外骨骼等新品处于市场导入期,尚未大规模贡献收入,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费用先行支出。
2.长期趋势未改的三大信号
尽管短期承压,但探路者长期成长逻辑未发生根本变化:
订单储备充足:2025年Q2新增神舟二十号航天装备订单(金额约2000万元),深海深潜合作项目进入样品交付阶段,芯片业务车载OLED芯片订单已排至2025年Q3。
芯片业务持续增长:2025年一季度芯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8%,延续高增长态势。
战略布局深化:2025年3月,探路者与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重庆中纳科技等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智能外骨骼材料、半导体封装技术等领域共建研发平台,为长期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重新定义双主业价值
探路者的价值评估不应被短期业绩波动所主导。其户外业务通过国家级技术背书和研发驱动的产品升级,构建了难以复制的品牌壁垒和技术护城河;芯片业务则凭借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双主业毛利率均维持在47%以上的高位,验证了"技术驱动型增长"的可持续性。
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调整,更多是季节性因素、汇率波动与新品导入期叠加的短期现象,而非战略失败。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穿透短期数据,关注其在极地科技、MiniLED芯片、智能穿戴等领域的技术转化能力——这些才是探路者穿越周期、实现长期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其从"雪山之巅"到"硅基之巅"的跨界探索,真正的价值往往诞生于市场的分歧之中。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首发于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