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根纤维的“绿色革命”:天富龙IPO背后的循环经济密码

访客 2025-08-09 17:32:02 10
一根纤维的“绿色革命”:天富龙IPO背后的循环经济密码摘要: 出品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文华编辑 | 闪电美编 | 邢静审核 | 颂文你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瓶很可能正在“重生”,变...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文华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你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瓶很可能正在“重生”,变成汽车里的地毯、婴儿纸尿裤的材料,甚至是光伏板的保护膜。这不是环保宣传片里的口号,而是扬州天富龙集团(以下简称“天富龙”)的日常。

8月8日,天富龙(股票代码:603406)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23.6元/股。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到82.00元/股,股价最高上涨247.46%,市值突破227.2亿元。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背后是一个关于“变废为宝”的硬核故事。公开资料显示,天富龙成立于2009年,以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产品布局由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拓展至差别化复合纤维及聚酯新材料,覆盖以“人”为核心的商务、出行、家居、健康护理、衣着等场景。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57578.51 万元、333632.78 万元和384140.14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3849.95 万元、42006.40 万元和 45093.92 万元,核心指标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天富龙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上,讲述了一个具有时代感的中国制造业新叙事:把废品变黄金,把纤维做成技术壁垒,最终打入全球高端供应链的新故事。

1、不是“变废为宝”,而是重新定义“宝”

传统纺织业是典型的“三高”行业——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特别是在纺织品染色过程中。行业里“公开的秘密”是,每生产一吨涤纶短纤维需要消耗300吨水、20多种化学助剂,同时废水处理成本高昂。可以说,环保压力长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天富龙的破局点,正是从“源头减污”开始。

2009年,创始人朱大庆带着5名老同事在扬州租下旧工厂,专攻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他们在租来的旧厂房里反复实验,将回收矿泉水瓶清洗、粉碎、熔融、纺丝。直到第76次实验,终于做出了第一束均匀着色的纤维。

这根纤维的意义,远不止“环保”二字,它跳出了传统涤纶生产中最污染的染色环节。天富龙采用原液着色技术,在纺丝前直接将颜料融入原料,省去后期染色工序,减少90%染料使用,同时避免了染色废水排放。

更关键的是,其原料来自废弃的PET瓶、旧衣物等再生资源,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产业链。

《中国化纤蓝皮书》显示,以物理法生产的再生涤纶的碳足迹仅为原生涤纶的20%~30%。由此可见,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背后,是大量废旧PET材料的再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也因此,天富龙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评为“化纤行业‘十三五’绿色发展示范企业”,被工信部列入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各家生产主体均取得GRS认证。

此后,天富龙的产品布局拓展至差别化复合纤维及聚酯新材料。

相比于普通纤维,差别化复合纤维具有高性能、可回收等优势,可替代传统胶粘剂实现材料黏合、用于健康护理产品提升舒适度及安全性等,目前已成为天富龙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2024年间分别创收148299.74万元、179330.54万元和247763.62万元,占比均在六成左右。聚酯新材料主要为膜级聚酯切片,可作为太阳能光伏板保护膜的材料,具有成膜强度高、透光率高、耐晒、抗紫外、抗老化等特性。

凭借“绿色”和创新属性,天富龙展现出极强的可持续发展实力。过去三年间,天富龙将营收从25.76亿元推高至38.41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速超过10%,成为行业里快速发展的样本。

2、一根纤维的“技术战”

如果说环保是天富龙的底色,那么技术壁垒才是它真正拉开与同行差距的核心。它所比拼的,不是“谁更便宜”,而是“谁更难被替代”。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主要特征为“再生”“有色”,利用低成本的再生原料高效开发并生产出颜色准确及稳定的产品。天富龙前瞻性地将技术路线聚焦于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领域,创新性地采用废弃塑料瓶、旧衣服等加工的PET聚酯为原料,通过原液着色技术直接生产彩色纤维,从源头上解决了染色和上浆两大污染难题。

同时,天富龙自主研发的双螺杆熔融纺丝、聚合增粘等关键技术,其中聚合增粘技术成功清除了原料中混杂的氨纶分子等杂质,攻克了传统涤纶生产中的技术难点,提升原料熔体的纯度、黏度及可纺性能。凭借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领域的深耕,天富龙已成为赛道的领先企业。招股书显示,天富龙的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已位居行业第二。

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天富龙构建了涵盖低熔点短纤维、聚烯烃复合短纤维、热熔长丝和中空聚酯短纤维四大类的差别化复合纤维,具有低熔点、抗菌、高强度、高弹性、阻燃等一系列的特殊性能,可应用于家用纺织、汽车内饰、建筑工程、鞋服材料、健康护理、过滤材料等高端领域,符合提升差别化、功能性水平、实现纤维高品质的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其中,低熔点短纤维采用“皮芯结构”设计,加热后皮层熔融即可实现材料黏合,能替代含甲醛的传统胶水,在汽车内饰、床垫等领域应用广泛;聚烯烃复合短纤维以优异的亲肤性,成为婴儿纸尿裤的首选材料;中空聚酯短纤维通过模拟天然棉纤维特殊的空腔结构,赋予纤维制品隔热保暖功能,主要用于沙发、床品填充领域。

目前来看,天富龙已成为我国低熔点短纤维等差别化复合纤维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3年间,天富龙低熔点短纤维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28%--32%区间,稳居国内榜首。其汽车内饰用有色涤纶短纤维的销量在国内市场排名蝉联第一。

不仅如此,天富龙还用产业链协同完成了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旗下威英自产色母粒,掌握配色主动权,降低外购成本;富威尔专注差别化复合纤维生产;上海拓盈、又威分别负责内外销,最终形成“研发–生产–销售”闭环。其所构建的垂直整合能力,让技术从实验室到客户产线的转化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绿色产能与产品跃迁的加速器

随着我国深入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天富龙所在赛道迎来政策东风。2023年底,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指出:利用聚酯回收材料生产差别化和功能性涤纶长丝和短纤维、非织造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天富龙的主营业务,无疑高度契合这一方向。

为更好地把握住市场机遇,天富龙不断加码研发。招股书显示,2024年,天富龙研发费用占比达3.55%,拥有百余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33项。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天富龙还参与制定了《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鉴别方法》等多项国家标准,以技术实力支撑产品迭代。

此次IPO,天富龙募集7.9亿元,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扩大产能,包括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和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二是战略升级,即再生短纤及低熔点纤维双研发中心建设。

这一布局的利好有二。

一是通过产能扩张抢占高弹力纤维市场的蓝海。据测算,一辆中高端汽车内饰中,低熔点纤维用量可达5~8公斤。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对环保内饰材料的需求激增。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天富龙来自汽车内饰领域的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销售占比分别为 61.24%、59.26%和 58.89%,收入占比相对更高。目前,其已进入中联地毯、拓普集团、坤泰股份、三泰车饰、鸿祥股份、跃飞新材等主流供应商体系。可见,通过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与汽车内饰件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市场上具备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和较强的议价能力。

二是通过构建研发“前哨站”,推动产业链从“物理回收”向“化学循环”的转型升级。目前,再生涤纶主要依赖物理法回收(清洗、熔融),但存在杂质多、性能下降等问题。而化学法回收(解聚-再聚合)可实现“同级再生”,性能接近原生纤维,是全球技术前沿。

天富龙的野心不止于国内市场。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在全球化方面,天富龙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径。招股书披露,除国内基地建设外,天富龙计划在泰国及越南投资约5.52亿元建设生产基地,以高性能、高功能性的新型涤纶短纤维为主要产品。同时,依托东南亚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旨在快速响应国际客户定制化需求,完成服务模式的升级,使自身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全球化布局的行业领先公司。

4、写在最后

天富龙深耕“小而美”的赛道十多年,在看似微小的纤维中,织就了一个关于循环经济、技术壁垒与可持续增长的宏大叙事。在“双碳”目标和消费分级的双重驱动下,像天富龙这样把“垃圾变黄金”“把纤维做成技术”的企业,或许才是真正的产业赢家。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