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宏达新材因专网通信案成“老赖”,业绩下滑盈利承压

访客 2025-05-20 17:17:59 4
宏达新材因专网通信案成“老赖”,业绩下滑盈利承压摘要: 本报记者赵奕 上海报道“专网通信”案的“后遗症”仍在延续。近日,ST宏达(宏达新材,002211.SZ)发布公告称,因有待执行款项未能如期支付,导致公司因相关纠纷被相关法院列为失信...

宏达新材因专网通信案成“老赖”,业绩下滑盈利承压

本报记者赵奕 上海报道

“专网通信”案的阴霾仍未散去,ST宏达(宏达新材,002211.SZ)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从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到连续七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这家昔日的高温硅橡胶龙头企业如今深陷泥潭。

近日,ST宏达因未能如期支付相关款项,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公司在资金周转上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信任危机。根据公告,公司因与上海澳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合同纠纷,需支付848万元及相关费用,但至今未能履行。尽管公司表示该执行对本期净利润无重大影响,并已委托律师处理相关事项,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事实无疑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失信被执行:声誉受损与融资受限

根据过往公告,2023年6月,宏达新材收到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的《到期债务履行通知书》,要求其向上海鸿孜支付4221.76万元到期债务。然而,由于后续未履行判决,公司被诉至法院并最终败诉。今年3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下达《执行通知书》,责令公司支付848.5万元及相关费用。虽然公司曾提交《暂缓执行申请书》,但因未能如期付款,仍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对此,中国法律咨询中心民商事专委会原副秘书长林先平指出:“上市公司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对其声誉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失信被执行人还将面临高消费限制、法律诉讼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这可能进一步削弱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发展空间。

七年连亏:财务危机下的生存挑战

成立于1992年的宏达新材,曾是国内高温硅橡胶行业的佼佼者。然而,“专网通信”案的爆发彻底改变了这家企业的命运。2022年,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宏达新材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调查显示,公司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实际控制人、虚增收入及利润等多项违规行为。随后,上海金融法院受理的相关民事诉讼案件多达182件,涉案金额超过2200万元。

这些诉讼不仅对宏达新材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冲击,还进一步恶化了其本已脆弱的财务状况。数据显示,公司归属净利润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亏损,而扣非净利润更是自2017年起便持续为负。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虽同比暴涨111.25%,但归属净利润却下降92.16%,扣非净利润降幅更高达70.22%。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4.71%,毛利率则骤降38.26%。

更为严峻的是,宏达新材还面临着应收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年报显示,公司针对子公司上海观峰和上海鸿翥下游客户的逾期货款提起诉讼,但由于案件涉及“专网通信”案,被法院驳回。未来是否能够重新起诉并执行,目前尚存不确定性。

突围之路:重塑信任与聚焦主业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宏达新材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自救。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认为,企业需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一是彻底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包括财务造假、合同纠纷等,通过积极整改和合规经营逐步恢复市场信任;二是聚焦主业,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应通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等方式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资产负债率。

值得注意的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将成为宏达新材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步。通过外部资本注入,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的资金压力,还能为企业带来新的资源和发展机遇。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公司必须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行动力,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对于宏达新材而言,未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如何在重重困境中找到突破口,不仅是对公司管理层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其全体股东耐心的一次检验。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