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药明合联预计收入增长超60%,一个CRDMO企业的“指数级”答案

访客 2025-07-25 10:00:49 11
药明合联预计收入增长超60%,一个CRDMO企业的“指数级”答案摘要: 近段时间预交成绩单的一众医药企业中,药明系的表现依旧夺目。7月23日,药明合联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其预期2025年上半年...

近段时间预交成绩单的一众医药企业中,药明系的表现依旧夺目。

7月23日,药明合联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其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超过60%,净利润增长超50%,经调整净利润(不含利息收入及开支)增长超67%。增长速度仍然迅猛。要知道,从2020年成立到2024年,短短几年间药明合联实现了从1亿元到40.52亿元的营收暴涨,这速度就像“开了挂”。

药明合联业绩起飞,资本市场的热情也高涨。业绩预告公布当日,药明合联股价一度跳空大涨超过14%,创新高。

另外,根据花旗研报,药明合联发盈喜,表现好过市场预期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分别同比增长52%和26%;营收符合该行预期,净利较该行预测高出32%,该行也重申对药明合联“买入”评级,目标价46港元。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CRDMO(医药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领域选对赛道以及拥有技术和产能优势至关重要。

聚焦ADC这条“顶流”赛道

整体来看,药明合联业务专注性较强,重点押注了一个“顶流”赛道——ADC(抗体偶联药物)。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04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6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3%,增速远高于同期全球生物制药物市场9.2%的复合年增长率。

另外,根据Insight数据库全球新药研发数据,截至2024年5月底,全球有超过800款ADC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国产ADC新药研发项目共519项,进入临床的国产ADC共155项。

ADC为什么这么火?显然离不开两个字,疗效。

据了解,ADC被医药界称为“魔法子弹”,其是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又称“有效载荷”)通过一个连接子偶联而成的一类药物,兼具传统小分子化疗的强大杀伤效应及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可以在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的同时,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基于特异性高、治疗窗口及疗效强、降低耐药性、具有协同效应等优势,ADC也成为目前医药领域最前沿的研究热点之一。

不过,ADC开发中也存在不少挑战,此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综合服务缺乏,每家供应商均专精于独特的ADC组件(抗体、连接子及有效载荷),使得ADC开发商经常设法协调质量控制、同步时间安排,并确保所有实体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但也存在产品质量不一致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CRDMO服务显得尤为关键,药明合联也迎来了发展机遇。而在一片需求广阔的市场中,技术能力和产能优势往往能让这类厂商走得更远。

药明合联怎么实现快跑的?

作为ADC赛道的“卖铲人”,药明合联的崛起速度其实挺让人吃惊。该公司2020年成立,目前年营收已经突破40亿元,市值将近700亿港元。

另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的收益计,药明合联在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中排名全球第二及中国第一。去年年报还提到,药明合联的客户数量已由2023年的345名大幅增加至2024年的499名;全球20大制药公司中有13家与药明合联合作开发ADC或XDC;ADC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超1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中,60%为药明合联客户。

虽然说在ADC赛道发展黄金期,相关CRDMO企业都有跃升机会,但药明合联能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产业龙头,业绩持续狂飙,恐怕不只是市场需求驱动那么简单。

首先还是需对该公司的成立背景有所了解。据悉,药明合联是药明康德与药明生物合资成立的子公司,作为药明系生态链的关键一环,药明合联可以说出生就自带光环,尤其体现在技术层面。

财报透露,药明合联已具备全面的CRDMO能力以及配备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的“一站式”设施,其专有WuXiDARx™技术可潜在提高ADC药物的均一性,提供灵活的DAR(药物抗体比)选择,增强工艺稳定性,降低药物开发成本,以及更准确评估ADC的临床疗效及提供更佳的安全性。去年,药明合联专有的WuXiDARx™平台已成功帮助客户将7个ADC管线从临床前阶段推向临床阶段。

在连接子及有效载荷创新方面,药明合联也已推出X-LinC技术,可作为高度稳定的连接器,改善ADC的稳定性及治疗窗口。另外,该公司亦在开发创新型亲水性连接子、喜树碱类有效载荷以及其他创新型有效载荷等。

综合来看,全面的服务体系和较强的技术禀赋以及药明系的响亮名声,正为药明合联撑起增长。而随着市场需求持续释放,ADC赛道加速爆发,作为行业头部,马太效应下药明合联的业绩水平应该还有不小的增长。

该公司也正在加速业务布局,覆盖更广阔的需求。比如产能建设上,今年6月,药明合联宣布其位于新加坡大士生物医药园的生产基地机械完工,预计2025年底,新加坡基地将正式投入运营,并将在2026年初开始GMP(良好生产规范)生产。全面投产后,基地将具备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全流程生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药明合联已在无锡、常州、上海等地建设了生产基地,加上新加坡基地,其全球化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因此,当前药明合联的增长信心是十分充沛的,在年初的JPM大会上,其给出了积极的业绩指引: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至少超过35%,2024年至2030年增速超过行业复合增速,约31%。

这驾马车还能跑多远跑多快,我们翘首以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