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在七鲜小厨,京东爆炒出一个品质外卖的未来

访客 2025-07-25 10:00:46 8
在七鲜小厨,京东爆炒出一个品质外卖的未来摘要: 京东对外卖的颠覆还在继续。在人们还对突然出现的七鲜小厨充满好奇的时候。京东正式官宣启动了“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要斥资1...

京东对外卖的颠覆还在继续。

在人们还对突然出现的七鲜小厨充满好奇的时候。京东正式官宣启动了“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要斥资10亿元真金白银,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合伙人。

合伙人出配方并参与研发,其他的制作及管理则交给京东。奖励更是简单粗暴:成为合伙人,每道菜立奖100万保底分成,且菜品销量分成上不封顶。

“你出方子,我做管理”。这种模式在中药领域很常见,但放在餐饮市场,尤其是外卖市场,则颇为新颖。

不同于传统的预制菜模式,京东这次做的是接管“大勺”,亲自做菜,即送即食。

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京东在做很新的一种外卖”。

新颖归新颖,但明眼人也都能看得出,在当前外卖硬仗频频,且传统模式尚无法突破的背景下,京东在努力找一个制衡点,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深刻影响外卖。

而“菜品合伙人”则藏着京东对外卖誓要颠覆式创新的决心。

拆解供应链,品质外卖需要供应链创新

3月以来,外卖大战浩浩荡荡持续数月之久,平台你来我往之间,掀起了人们对外卖的重新审视。

品质对于外卖到底多重要?

刘强东能否真的履行诺言,做出物美价廉的品质外卖?

人们太希望从京东外卖身上找到答案,京东也太渴望给予积极回应。

数月的鏖战证明,外卖的盘子太大,即便京东能带领品质商家完成2500万的日订单量。仍然无法撬动低质,幽灵外卖的基本盘。补贴之外,低价与品质似乎成为了一个硬币的两面。

不破不立,平台要想改变现状,只能从根基上挖。而能做出这种改变的,往往是“局外人”。

6月17日,刘强东一场分享会上曾透露,京东外卖会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彼时,业内人士猜测京东或许会继续发挥重资产模式,发挥供应链优势,帮商家来减负。

而今,悬赏10亿的“菜品合伙人”模式一出,还是让人们看到了京东对外卖餐饮改造的决绝。

把菜品的灵魂(配方)交给专业的人,把经营的重担留给自己。在京东看来,品质与低价的矛盾点在于高昂的经营成本支出,如果商家没有了生存或扩张的负担,自然会将更多心思用于菜品的研发。

事实也是如此,有数据显示,全国餐饮门店存活周期已缩短至1.7年,超60%商家在成本围剿中挣扎求生。

值得一提的是,帮商家摆脱成本窠臼,一直是所有平台型企业在追求的,甚至“幽灵外卖”就是一种低成本的手段。

但餐饮关系民生,容不得半点疏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与销的矛盾,不仅不会带来改变,甚至会适得其反。

而想要破局,既有思想上的解放,更要有财力上的支持。

因此,从这次极具想象力的“菜品合伙人”来看,京东要做的就是拆解外卖环节中,商家端的深层痛点,将供应链体系向“做菜”环节兼容。以期对供应链的强把控能力来保障菜品的安全。据内部人透露,京东内部对原材料要求颇为苛刻,食材出厂均经过合格检测、密封包装好后,冷链运输送到七鲜小厨门店,调料则优先选用中粮中盐、益海嘉里等大品牌。

至于如何让商家理解并接受这种模式,京东也非常直给:重金投入。

“只要商家相信,京东不封顶支持。”

自此,可以看出,在鏖战3个月后,京东的外卖爆改计划,已经进入下一阶段,表面看目标是要消灭“幽灵外卖”,长期愿景则是帮助商家“化重为轻”。

解放生产力,打通低价品质外卖“最后一公里”

七鲜小厨及菜品合伙人模式的目的,从来不是要取代传统堂食的存在,而是拓宽品质外卖的制作场景,对于可以规模化,标准化运作的菜品,“轻量化”经营的菜品,本身就有较强的边际效应。只要配方稳定,无需过多投入,往往可以吸引固定客群。

从首批七鲜小厨的菜品来看,特色小炒、意面小吃、炒饭炒粉、拌饭盖饭、特色烧烤等,均属于标准化品类。而目前已参与报名的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也都对配方有着更强的依赖。据悉,目前已经收到超过2万分菜品合伙人的报名信息,这也直接佐证了这一模式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七鲜小厨同样支持自提,这也藏着着京东外卖“一箭双雕”的心思,一方面,自提加速了菜品的“翻台率”,减少配送运力损耗,另一方面,七鲜小厨全部采用明厨亮灶,接受每个人的监督,也是在向所有用户证明,七鲜小厨在食材和卫生这两块,是真真正正下了功夫、经得住细究的,京东对外卖只选品质商家的标准未曾改变。这一点甚至是很多“二房东”都不敢面对的痛点。

野望不止,七鲜小厨的未来图景

菜品真材实料,收入真金白银,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商家,京东斥资重金构建了一套只有自己才能承担起的品质外卖新模式。

但作为一套商业模式,菜品合伙人要高效运转起来,仍需时日。看得出来,当前的七鲜小厨并非轻量化品质外卖的最终形态,如菜品的限制,炒菜的效率,人力的配置,以及上文提到对“锅气”的把控,每个环节都还有改进的空间。这里既包含对餐饮流程的精雕细琢,也需要保留对“一顿饭”的敬畏,对只做了半年外卖的京东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一个赛道足够成熟,想改变底层逻辑,难如登天,但有人改变了,就能带来新的可能,而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许可以窥见出品质外卖的未来蓝图。

比如当“中央厨房”迁移到社区小巷,是否会带来诸如配料师,选品师等新的职业机会。

或者随着机器人厨艺越发成熟,物美价廉的品质外卖也将会更接近原汁原味,甚至基于个人定制化的“妈妈美味”,带来美食IP都将成为可能...这一切基于“味道”的外卖模式都有可能绽放无限商机,此为后话。

当然,前提是这块蛋糕可以做大,对此,京东也显得格外开放,不仅诚邀商家,也对其他平台敞开大门,在寻求最优解的过程中,平台之间的竞合关系也更让人们期待。

写在最后

当很多人认为外卖战争将因各家收手而停止,京东用一次足够大胆又前卫的模式创新诠释了其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幽灵外卖的深恶痛绝,前者本应作为所有餐饮利益方的“白月光”,却囿于资本逐利,陷入后者的漩涡。客观来说,这是一场早应被打响的战役,“菜品合伙人”无论多么新颖大胆,都值得被鼓励。

而作为这一理念的落地场景,七鲜小厨,从“鲜”到“厨”带来了外卖服务的一种新可能,为外卖服务开拓出一条崭新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外卖生态结构。对于挑战者京东来说,无论是对外的化重为轻,还是对内的举重若轻,这场在外卖领域不断深入的战役,格局与逻辑已然发生深刻变化。

京东不再局限于传统外卖平台的撮合角色,而是以重资产投入掌控从配方研发到终端交付的完整链条,试图用现炒现做+透明厨房和严格品控终结外卖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引领外卖行业朝着品质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