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蓝海银行:明星民营银行的合规挑战与业绩隐忧

访客 2025-05-20 17:17:47 6
蓝海银行:明星民营银行的合规挑战与业绩隐忧摘要: 作为山东省首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自2017年开业以来,凭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道路一度迅速崛起,成为中小银行中的新锐代表。然而,近2年,这家曾以创新和灵活著称的银行却经历了前所未...



作为山东省首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自2017年成立以来,凭借“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迅速崛起,一度成为中小银行中的标杆代表。

然而,近两年来,这家曾以灵活和创新闻名的银行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频繁被罚、业绩下滑、资产质量恶化、股东支持不足以及战略转型阵痛等问题接踵而至。

1

罚单频发,治理短板凸显,新管理层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蓝海银行因多次违规操作屡遭监管处罚,暴露了其在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明显短板。

今年5月15日,蓝海银行因违反信用信息提供相关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罚款20.9万元。这是继4月份因账户管理违规被山东省分行罚款17万元后,年内收到的第二张罚单。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蓝海银行就收到了6张罚单,涉及问题包括未按规定报送客户信息、跨区域违规放贷、内控管理缺失等。

有专家分析指出,蓝海银行的问题并非偶然的操作失误,而是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所致。这种现象可能与其“轻资产、强技术”的发展路径有关,过于依赖技术创新而忽视了传统风控体系的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蓝海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原董事长李勇离任,由宋学峰接棒,同时任命王业方为新行长。新领导班子能否扭转局面、改善公司治理,仍需时间验证。

2

业绩滑坡,抗风险能力承压

随着内部治理问题的持续发酵,蓝海银行的经营表现也出现了显著下滑。

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蓝海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52亿元,同比下降39.42%;净利润仅为4.15亿元,同比骤降47.86%,这也是该行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利润双降的局面。

具体来看,利息净收入作为核心盈利来源,2024年降至28.65亿元,同比下降28.54%。更为关键的是,蓝海银行的净息差从2023年的4.34%锐减至2.35%,几乎腰斩,远低于同期民营银行平均净息差水平(4.11%)。这表明其传统的“高利差”优势已难以为继。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蓝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虽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拨备覆盖率仅为161.6%,较2023年减少12.2个百分点,接近监管红线(150%),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蓝海银行业绩下滑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外部监管环境趋严,尤其是对互联网贷款领域的政策收紧,使其“线上轻资产、高周转”模式遭遇瓶颈;二是自身贷款投放策略趋于保守,新增贷款意愿不足,加之部分高风险客户的清退,导致信贷规模收缩,进而拖累整体业绩。

截至2024年末,蓝海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372.39亿元,同比下降6.8%;各项存款余额为408.40亿元,同比下降5.9%。

3

普惠金融转型,“小贷”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面对互联网贷款受限及传统业务挤压的双重压力,蓝海银行自2024年起加速推进普惠金融战略转型,将服务重点转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年报显示,蓝海银行已推出“小康贷”“蓝邸贷”“车享贷”“助业贷”等一系列小微金融产品,覆盖物流运输、个体经营、小作坊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达到8.57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2.72万户。

尽管转型方向明确,但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当前市场中城商行、农商行普遍将普惠金融视为核心转型方向,竞争异常激烈,且客户忠诚度较低;另一方面,小微贷款天然存在高风险、分散性强的特点,这对蓝海银行现有的信贷审核和贷后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消费者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蓝海银行累计收到超过200条投诉,主要集中于高息费和暴力催收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其在合规经营方面的不足。

随着银行业监管环境日益严格,蓝海银行亟需在规范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全面提升经营质量,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