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下半年港股投资,创新药、人工智能、新消费“三箭齐发”

访客 2025-08-04 19:36:57 5
下半年港股投资,创新药、人工智能、新消费“三箭齐发”摘要: 文丨潘俊‍‍‍ 编辑丨张桔上半年港股受基本面及资金面共同推动领涨全球,原因在于业绩增长、南向资金流入和政策利好驱动。恒...

文丨潘俊‍‍‍ 编辑丨张桔

上半年港股受基本面及资金面共同推动领涨全球,原因在于业绩增长、南向资金流入和政策利好驱动。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20%,恒生科技指数上半年涨幅19%,从背后原因来看,港股今年上涨主要来源于业绩增长,基本面改善为其核心支撑。分板块来看,医药、科技AI、汽车消费和红利高股息领涨。

综合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的理解,我们对下半年港股市场的判断是,大盘指数呈震荡上行,市场内部的结构性机会突出。由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仍面临多重压力,港股市场难以出现全面普涨的“快牛”,而是以“结构性行情”方式运行。至于乐观的原因,首先是中国的货币与财政双宽松政策为经济和市场托底,封堵了经济降速的空间。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的高科技行业持续高增长,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抓手。其次从外部看,下半年中美博弈进入缓和阶段,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压制市场的关税因素将阶段性消除,市场预期美联储在2025年下半年有一到两次降息,这将导致美元走弱,对中国资产构成外部利好。

基于对下半年港股市场结构性机会的判断,我们依然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的哑铃型投资策略,以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股作为防御性压舱石,以代表中国经济未来方向的新质生产力资产作为进攻性长矛,积极布局高景气度主线;从而在驾驭市场整体波动的同时,充分捕捉由中国经济深刻变革所释放出的结构性增长红利。对投资者而言,下半年预测指数点位意义不大,真正的超额收益来源于布局那些受益于政策和产业趋势的板块。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新质生产力资产为矛、沿着景气线索寻找贝塔”。

投资人工智能两手抓

左手连着互联网 右手连着机器人

首先要提到的是AI,“十五五规划”强调新质生产力发展,AI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将推动AI在智能制造、智能终端等领域加速渗透。AI和机器人是当前最显而易见的产业趋势。尤其DeepSeek是中国在AI大模型上的重大突破,它极大地降低了中国企业和个人使用AI的门槛和成本,缩短了和美国AI大模型的差距。港股科技股企业对DeepSeek进行了快速的部署,资本市场给予正面回应,对港股科技股进行了价值重估。

一方面是AI+互联网,下半年我们关注AI应用场景的突破,互联网科技行业的核心投资机会聚焦于AI技术在各场景的落地与商业化。AI产业链从硬件转向应用层,巨头场景优势显著,例如阿里云服务、腾讯AI广告业务将持续受益。在泛娱乐领域(如在线音乐、游戏、短视频),AI技术可以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并优化用户体验,相关公司也会充分受益。

另一方面是AI+机器人,AI作为机器人的“大脑”,显著提升了其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推动机器人从工业自动化向智能服务领域渗透,在智能驾驶、家庭服务、仓储物流、医疗护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产品层面,我们关注人型机器人的产品迭代,技术的成熟是机器人应用的基础。在需求层面,我们关注机器人的商业化和量产进度,只有终端客户愿意为机器人买单,才意味着机器人能给客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从投资看,估值层面,恒生科技指数当前估值处于过去5年大约12%分位数,处于历史底部水平,全球横向对比显示,中国科技资产仍有比价优势。下半年市场风险偏好系统性提高,叠加前期压制因素消退和政策催化,科技板块成为胜率和赔率均高的投资方向,预计带动估值修复。互联网公司加大对股东回馈力度,回购和分红常态化,与海外巨头看齐。

产业趋势并未结束

港股创新药有望迎来三年牛市

对比人工智能,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能够实现50%以上涨幅并进入技术性牛市,主要因素是国产创新药管线持续超预期的海外权益授权的BD交易事件催化。全球创新药产业正在进入ADC、双抗、核酸等新技术驱动的阶段,同时跨国药企未来5年面临专利悬崖的挑战,补充管线的压力非常大,急需从全球范围获取潜在重磅的创新药资产。

如是背景下,中国药企凭借工程师红利积累了丰富的优质管线,因此近年来中国原研的FIC药品数量显著增长,目前在全球占比为24%,仅次于美国的43%。丰富的优质创新药管线吸引了跨国药企的极大关注,导致近几年国产创新管线的BD交易频繁落地,国产创新药的海外权益价值得到重估。

创新药板块的走牛,还离不开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美联储即将开启降息周期,贴现率降低有利于提升创新药板块估值。此外,政策方面,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健全药品价格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等这些优化医保支付和相关政策,减缓了市场对于创新药在国内市场未来的定价担忧。

出海方面,创新药企通过BD的方式把海外权益授权给跨国制药企业,本质是知识产权的出海且不涉及生产贸易,因此可以避免关税扰动。在中美关税政策尚未落地之前,创新药板块是众多行业中出海逻辑依然相对比较顺畅的少数行业之一,具备一定稀缺性。

不过,2025年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关注度大幅提升,指数涨幅也非常巨大,多只个股价格都超出了2021年牛市高点,很多人担心是不是创新板块进入了泡沫阶段。短期涨幅过快,确实存在回调的可能性,某些个股也可能出现高估情况;但是从板块维度看,产业趋势并未结束,中国创新药板块的价值正进入重估的窗口期,当前中国创新药企整体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但其在全球创新贡献中的比重已接近33%,因此我们对未来行情仍比较乐观。

悦己消费+国潮崛起

新消费成为消费行业中的阿尔法

上半年港股权益的亮点还有新消费。在整体消费略疲软的大环境下,以潮玩、茶饮、国潮珠宝、宠物经济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表现亮眼,增长一枝独秀。这些新消费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本质上是产品或者服务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尤其是Z时代消费者的需求。

Z时代的消费理念,也许是因为这一代从小生长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他们不再追求物质满足而是更看重精神满足,也就是所谓的悦己消费,为情绪价值买单。此外,Z时代群体对于品牌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有更强的民族自信心,对国潮国货品牌更加青睐,因此在一些过去被外资品牌主导的消费领域,例如化妆品、服饰、高端珠宝等,国产龙头品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新消费快速崛起的另一个契机是,传统的消费渠道发生了重大变革,在互联网平台、会员制商超的冲击下,传统线下商超、经销商模式日渐式微,过去凭借传统渠道优势发展起来的消费品牌龙头也受到了很大冲击,新渠道的份额集中度快速提升,品牌对渠道的议价能力大幅下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新崛起的消费品牌,都是成功通过自建渠道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或许在部分人印象中,消费行业是一个很难增长的领域;但是一些新的消费品牌中,以新品类切入、新场景创造为利器,在看似饱和的传统赛道中开辟蓝海,高速抢夺传统巨头的市场份额,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快速成长细分赛道。我们认为,这是时代的大趋势,在未来会依然延续,在新消费领域还会找到下一个类似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的机会。

除去偏于进攻的几类外,对于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港股的防御类资产也有可为,聚焦高股息与确定性。展望下半年,随着美联储降息落地,资金无风险利率预计仍将延续低位,低利率环境将对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形成支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带来对红利股的长期配置需求,险资定价权进一步提升。港股红利资产主要分布在银行、非银金融、电信运营商、交通运输(公路、港口为主)、公用事业(电力为主)、部分能源、化工和金属行业等,我们建议从中选取6—7个点以上股息率,同时业务保持稳定的标的。

综上所述,整体看港股的下半年投资思路,我们建议采取均衡配置的“哑铃型”策略。 

(本文刊于08月02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系广东奶酪投资基金经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阅读
分享